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博士就业观察报告:发达国家难找合适工作 发展中国家质量堪忧

2016-10-30 募格 募格学术

本文系募格学术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

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们往往自带光环,毕竟他们已经得到了学术精英界的入场券,但这条精英之路如今却坎坷了许多。在1998年-2008年的十年间,博士们的科研经费已经增长了约40%,没有任何减缓的趋势,大多数国家都在建造自己的高等教育系统,并将受教育的人才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但现如今的博士毕业生却很可能已经没有太大的机会施展身手了。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们耗费了大量精力和金钱培养研究人员,但研究人员的工作机会却越来越少(不仅在学术圈,就连工业界也提供不了多少适合博士就业的职位),供需不平衡导致许多毕业的博士也面临失业的境地。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和印度,博士们虽然暂时不用担心自己无处可去,但是毕业博士生的质量却跟不上。只有少数国家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德国人就重新定义了博士生的身份,他们经过足够的训练后,能够胜任学术圈之外的高级职位。

日本:体系告急

在众多国家之中,日本博士毕业生面临的现况无疑为最糟糕的其中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出台政策,增加三倍的博士后数量(达到一万人),这种速成法可以让日本的科研能力短时间内与西方媲美,但问题是,政策制定者们似乎没有考虑到如此多的博士后将何去何从?


于是,日本学术界开始将博士们拒之门外:18岁进入高等教育的人逐渐减少,大学也不需要教职工。就连日本工业界都逐渐放弃了专门为新毕业的博士生设立职位的传统。日本的科学教育机关没什么办法,只好从2009年开始,给各大公司将近400亿日元(折合4.7万美元)的资金,用于接受国家1.8万的博士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的负责人北泽宏一(Koichi Kitazawa)称,给博士后在各大公司里安排适合的职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就意味着日本现在适合博士们的工作特别少,2010年,在日本自然科学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达1350人,但只有746人毕业后找到了全职工作,其中162人从事学术科学技术工作,其他的有250人去了工业部门,256人从事教育行业,38人在政府部门就职。


这样惨淡的工作预期导致攻读博士学位的人越来越少,日本筑波大学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University Studies at Tsukuba University)专家小林信一(Kobayashi Shinichi)说:“人们对于博士的工作市场的未来大都持悲观态度。”

中国:数量大于质量?

2009年,中国的博士生数量已达到峰值,各个领域共涌现5万名博士,虽然在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但毕业生的质量却成了主要问题。


据中国华东师范大学认知神经学家周永迪分析,3年的博士培养期太短,甚至连许多博士生导师的资历都不够,博士入学门槛没有进行严格质量管控,同时没有明确的淘汰机制导致有些学生滥竽充数。


即使是这样,众多的中国博士还是能在国内找一份工作,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建设期所拥有的产能给人才市场提供了足够多的职位。北京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说:“相对而言,在中国学术界工作比美国要容易很多,工业界也如此。”但博士毕业生要是闯入了国际竞争激烈的学术界也会遇到麻烦。想在其他国家顶尖大学或研究所找一个岗位是需要进修的,比如博士后。但矛盾的是,许多研究者出去之后就不会回国了。


博士生质量问题需要招募国外更多的学者进入中国学术界来解决,现在,许多机构都在引进论文委员会和小组轮换(thesis committees and rotations)等制度,而不是让学生仅仅依靠一个导师。

新加坡:全方位发展

而新加坡又是另外一番欢愉景象。过去的几年里,新加坡在大学教育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投资和扩张,包括新建立两所公立大学,吸引了国内外很多学生。在过去的几年里,新加披的博士招生数量增长了60%,共789人覆盖了所有学科。新加坡积极招收来自中国、印度、伊拉克、土耳其,乃至东欧等更远的外国研究生。


由于新加坡的大学体系尚未发展成熟,很多博士并未在学术领域 就业,但大学不断扩招博士生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专家Peter Ng说:“并非所有博士生毕业后都从事了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的工作,他们当中有些人成为了教师,有些人当了银行家,但都是一份好工作。”博士毕业后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毕业生的平均月薪至少有4000新加坡元(大约合2902美元),相比之下顶尖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大概3000新加坡元(大约合2176美元)左右。


皮特还说:“我认为攻读博士不仅仅能够精通学科知识,更能训练强大的思维能力,如果他们选择毕业后从事自己精通的领域是极好的。当然,他们也可以去新的领域发展,并且有能力赋予该领域更多的价值。”



美国:供VS求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家Paula Stephan是研究博士发展趋势的专家,他认为如果美国政治家们继续说博士短缺是非常“可耻的”(scandalous)。美国是全世界授予博士学位第二大国,仅次于中国。仅2009年一年,美国就授予了预计19733位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博士学位,这个数量还在呈上升趋势。但Stephan称,除非国会不再只加大供应投入,而是想着给这些博士毕业生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否则没有人会赞成这种趋势。


数据显示,很多工作根本不需要博士,Stephan说:“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我们耗巨资培养了这些学生,然而他们出去找的工作都不对口。”就业市场的不景气让很多准备读博的学生失去了勇气。但美国博士的产生速度仍旧飞快,外国学生的流入更加助长了博士的增加速度。


一些美国大学现在开始实验新的博士项目,帮助毕业生为学术领域外的职业做准备。麻省理工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Anne Carpenter正尝试给现有的博士生创造工作机会,同时拒绝培养新的博士生。在四年前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时,Carpenter雇佣的都是签订永久合同且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而不是她的实验室里建立博士后和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混搭模式。她说,这种金字塔科学规划对她的意义并不大,她无法昧着良心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像生产流水线工业化产品一样去培养上百个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


但是Carpenter需要努力证明员工的成本合理性。她说:“每个科学家80000美元的花费,我怎么去跟那些用40000美元培养博士后的实验室竞争呢?”尽管她仍然会坚持自己的理念,但她说她的实验室以后也会开放博士后职位的申请。

德国:稳步前进

德国是欧洲博士生毕业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在2005年只有7000名博士毕业。在接下来的20年内,经过对博士教育的重新设计,德国在解决博士供应过剩问题上稳步前进。德国培养的博士不仅是为了学术,更是为了在职业道路上追求更好的职业,开拓更广阔的劳动市场。


德国科学和人文科学委员会的博士教育研究员Thorsten Wilhelmy说:“只有6%以下的博士毕业生最终进入学术界做全职工作,大多数会在职场或工业邻居从事研究工作。德国学术人员收入相对较低,迫使得很多博士做出更好的选择——离开学校。”

印度:飞速发展但博士缺乏

2004年,印度有近5900名技术和工程等领域的博士毕业,目前该数字增长到每年8900人,仅仅是中国和美国的零头。为了适应经济和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印度还存在巨大的博士人才缺口 。目前印度政府在加大对于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投资,同时从国外大学吸引投资。印度的目标是到2020年博士毕业生的数量达到每年20000名。


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420/full/472276a.html

募格学院

募格学术的小伙伴们注意了,募格学院重磅推出英文论文写作系列课。五次视频直播+互动答疑,为您全面剖析科技论文写作投稿全流程,5堂课帮你从菜鸟晋级为论文老司机。感兴趣的同学就赶快来报名吧。


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课程详情页

您也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